富人与普通家庭养娃的差距,不只隔着一条3万5的狗

幼升小 分类: 招生简章 版权:
1349 0 0 2
2017-11-03 15:05
0
编辑推荐
导读:
小编最近看到这样一个视频,内容是针对养娃花费的问题采访了三组收入不同的家庭(普通家庭、高知家庭和商人家庭),当看到商人家庭送孩子的宠物狗都价值3万5时,小编不禁沉思起来,如今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真的只能靠金钱吗?普通家庭又该如何突破这层屏障?


  养娃花费现状  


Q1:在孩子的哪方面花费最多?
高知:最大的支出是在教育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
普通:教育方面
商人:老大是马术,老二是生日礼物

Q2:孩子收到过最贵的礼物是什么?
高知:空手道,不只是学费问题,花了非常多的时间跟精力
商人:老大的宠物狗3万5,老二的跑车3千
普通:汽车玩具

Q3:怎么安排孩子的假期?
高知:经常带孩子出国旅行
商人:孩子还小,先国内游
普通:没出过国,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Q4:一句话总结养娃消费观
高知:没有高低,只有尽力,做好自己
商人: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想让孩子那么累,但一定要让他活得比较精彩
普通:这个城市压力比较大,希望他在这种压力当中,学习进取


虽然这只是简单的采访,但从以上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不同阶层的家庭能给予孩子的物质和思想都不同,你无法去评判各种教育方式的好坏,但在培养孩子方面,经济基础的确是无法忽视的重大因素。

贫穷不一定能阻止一个人的成功,但能限制很多人的个人发展。经济拮据的人们经常在为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发愁,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富裕的家庭可以允许孩子更多的尝试,以及承受更多的失败。而对于普通家庭,一步错,步步错。


同样,数据也显示出一线城市对养娃的投入之多,北京养娃成本平均约为276万元,上海、深圳次之,分别为247、216万元左右,在这种大环境下,拼不过“金力”的父母们,该在哪些地方投入“精力”,才能使孩子在原有的阶层中取得较大的突破?


  普通家庭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  


人本心理学之父——亚伯拉罕•马斯洛采取迭代法和重复技术,筛选出一批杰出的历史及现当代人物,包括林肯、爱因斯坦、罗斯福等。

经过对这些杰出人物研究和整体分析,得出了约有12项在一些孩子的童年期就开始显现的总体印象,然后继续发展为显著的优点。它们分别是:

\
现在围绕这12项其中的7项进行分析和思考,关于优秀的孩子,早年接受的教育都有什么特点,就建立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

01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强

对现实感知力强指的是对现实、对事物的感知、理解、洞察、判断能力,总是比一般孩子要高。

安全感较高的孩子在艺术、智力、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比缺乏安全感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安全感更强的孩子,在需要做出判断和预测时,会更少受到愿望、欲望、焦虑、恐惧的影响,或更少受到由性格决定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的影响,他们更迅速更准确地看到被隐藏和被混淆的现实。

因此,父母需要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更敏感、理解更准确、回应更恰当,在此基础上和孩子每天进行“同步互动”,同步互动也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安全依恋”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孩子天生的气质、秉性特点,也应该被父母考虑到,并纳入到同步互动的实际养育行为中,往往会根据孩子独特的气质特点,预测孩子在各种情境中的反应,并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这种养育与气质特点的吻合,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安全感。

02自我接受

优秀的孩子,对自己的接受性更强,虽然这些孩子并非“完人”,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感到内疚、羞愧、沮丧、焦虑,但他们更愿意采取“接受”,而非“逃避或厌恶”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身上的缺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

由于对自己缺点与不足,发自内心地接受与承认,接受一个“真实的自我”,在接受自我的基础上,这些缺点与不足所导致的内疚、羞愧、沮丧、焦虑,更容易转化为改善的动力,而不是占据孩子内心并毒害他的心灵,这些毒害容易导致孩子低自尊、敏感而多疑、撒谎、自卑、退缩。

优秀的孩子,得益于父母首先对自身不完美的更大程度地接受,而后再对孩子的不完美的更大程度地接受。

父母接受了自身的不完美,因此更大程度地避免了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投射到孩子身上,如果父母不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就会将其进行投射,以防御这种因厌恶自身缺点所产生的焦虑。父母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当然就成为了孩子学习的最佳榜样接受自身的不完美。

03自发性

普通孩子的动机是:为了使他们所缺乏的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感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与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而奋斗或挣扎,而挣扎的方式外显为各种阻碍他成为优秀孩子的行为,比如:对抗、拖延、无法在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等等。

但表现优秀的孩子几乎不缺乏任何一种基本需要的满足,他们的父母在理解什么是安全感、什么是爱与归属感、什么是尊重上,做得更好,给予孩子的满足更科学、更全面、更彻底,因此,这些孩子无须耗费精力在此上奋斗或挣扎。

在此基础上,自我实现的类本能的倾向性,会牵引他们试图成长得更好、发展得更全面,他们发自内心地投入到尝试、实干以及雄心勃勃中。

04以问题而非自我为中心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些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需要等一直没有得到很好满足的孩子,往往会被困在自我与父母的不安全关系中而无法摆脱,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反之,处于自我实现阶段的孩子,即便是这些任务或者工作,未必是他们喜欢的,但关注于解决问题的倾向,让他们觉得这是“自己必须要做的”,而不是“为他人而做的”。

05自主性

优秀的孩子,是由成长性动机而不是匮乏性动机所推进的。

所谓匮乏性动机,比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都属于匮乏性动机,这些只能依赖于外界来实现.

而优秀的孩子,因为匮乏性动机已得到较好的满足,就像树木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一样,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安全感、爱与归属感以及尊重的滋养。

因此,他们不会固着在匮乏之中,成长性的内在需要成为推动他们自主前行的动力,他们逐步摆脱了依赖性,逐步实现了自主性。这种相对于外在环境的独立性,让这些优秀的孩子,即便面临打击、挫折、厄运、剥夺,也能更好地保持稳定和自制。

06超然独处

他们从小就表现出更容易自己独处一会儿,这种独处并非情感的回避,而是因为他们更有能力将注意力集中到普通孩子难以达到的程度;他们发现保持安静和专心致志并不是那么难;他们面对不满意的结果时,并不像普通孩子那样反应激烈;他们逐渐形成对情境的独到见解,而非依赖于别人的感觉或看法。

07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优秀的孩子并不刻意区分手段和目的,他们甚至往往将达到目的的手段视为与目的一体,视为目的本身。

他们比普通儿童往往更有可能纯粹地欣赏作品本身;他们常常既能够享受到达到目的的乐趣,又能欣赏前往的过程;他们有时还能将最不起眼、最枯燥的活动或任务,变成一场具有内在欢乐的游戏、舞蹈甚至戏剧。

因此,父母在养育的时候,在保证孩子吃饱、吃好、穿暖的基础上,主要精力投入到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孩子的安全感、爱与归属感、自尊与尊重感上。

比如他们很少直接为孩子的学习而操心,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几乎都不是父母“在学习上操心出来的”。

他们不是不愿意操心,而是没必要,因为一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与尊重需要,都得到父母良好满足的孩子,在学习以及其它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自发性、以问题为中心、超然独处、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完全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类本能驱动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秋天的叶子

秋天的叶子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1 粉丝 / 0 关注

严禁发布 广告 回复

高级模式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