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名单公布将近一年了,211/985会被逐渐取代吗?

高考 分类: 高考报考 版权:
2318 0 0 1
2018-08-28 10:20
0
编辑推荐

8月27日周一早晨,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简称《意见》),其中涉及了新时期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办学方向及人才培养体系等相关重要信息。自从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之后,《意见》的公布可以说是双一流高校建设历程中最重要的一笔,它为相关高校的建设方向指明了方向。

那么,从去年名单公布伊始,很多专家和机构平台预测未来211和985工程会逐渐被双一流高校取代,实际情况如何呢?对于高考考生和家长来说,新晋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传统的211、985院校的之间如何取舍呢?

一、教育部官网《意见》全文

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




二、双一流高校与学科全部名单




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与B类的区别:

可以看出,原来的985高校大部分进入了A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36所。而B类中有3所为原985高校。另外3所B类为非985高校(云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新疆大学)。

双一流建设大学A类和B类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于学校整体综合实力的差距评估,并且通过这种差别让各个大学认识到差距奋起直追。

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动态监测过程,会对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比,并作出相应调整,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会有增有减,并不像211和985工程院校评选一样是一劳永逸的。

一流学科自定与非自定的区别:

1、入选学科中不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而认定的学科

2、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建议由高校自主确定的学科。

3、高校建设方案中的自主建设学科按照专家委员会的咨询建议修改后由高校自行公布。

这里一定要注意两个因素:专家委员会咨询建议和高校自主确定,体现了大学的自主性。

因为一流,并不是说学校是 “全能冠军”。 院校开办学科不在多、不在全,而在特与强!关键要建设好与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群,压缩“平原”,多建“高峰”。

三、各地“双一流”建设情况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出炉之后,各地政府、教育部门甚至一些知名校友也纷纷表示从财政和政策上赞助与支持。可见一流高校的评比,不仅是从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层次对高校的认可,在社会影响力方面也可见一斑。

那么既然双一流高校的评选不是一劳永逸,各地高校又是如何积极开展高校建设,争取“保”住“一流”的名号呢?

在目前已公布 “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高校中,北大明确“‘双一流’建设重点将放在一流学科上”,华东师大、山大、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校则皆以2020年、2030年、2050年为时间节点,划分出“三步走”的阶段性目标。

另外,已有不少高校划出了要重点建设的学科(群)。

例如,四川大学提出将重点建设12个一流学科(群),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区域历史与边疆学、教学与信息科学技术、化学与绿色化工、诱导组织再生主导的生物医学工程、先进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深地岩体力学与地下水利工程、先进轻工技术与环境保护、以生物治疗为主导的前沿基础医学与创新药物学、以精准医疗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与护理学、口腔医学、管理科学与国家治理。

浙江大学则提出将建立健全“双一流”建设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估体系。浙大方面表示将制定“双一流”建设主要任务责任分解表,结合学校中层班子任期目标任务书的制定,探索将中层班子考核及干部个人业绩考核与“双一流”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新模式。

除了这些老牌985院校,新晋的一流高校B类,咱们省内的郑州大学也将实施三步走:到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并形成整体发展布局,完成一流学科布局与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到203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建成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为快速发展冲刺阶段。

具体方案为:

2017年~2020年是总体布局阶段:完成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形成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架构。

实现学科重点突破,2~3个学科进入或逼近ESI前1‰,7~8个学科进入ESI前1%,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一流学科建设体系。

完成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形成治理体系与现代大学文化。 创新服务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形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科研基地和交流合作中心”。

2020年~2030年是全面建设阶段:建成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学术产出(ESI)全球排名300位左右。14~16个学科进入ESI前1%,新增2~3个学科进入ESI前1‰。成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创新基地,产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引领国际若干学科领域发展方向。

2030年~本世纪中叶是快速发展冲刺阶段: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学术产出(ESI)全球排名200位左右,7~8个学科进入ESI前1‰。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和培养高地、具有显著影响的自主创新学术中心、支撑国家和区域以及若干领域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基地。

一流高校们除了在学科建设投入了大量精力、师资和管理力量之外,来自社会和个人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也是保证其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例如去年10月份,吉林省财政出资15亿支持吉林大学建设“双一流”;

河南省2018年安排7.7亿资金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建设“双一流”;值得提出的是,2018年春节前后,郑大原校友,正商集团董事长张敬国向母校一次性捐赠1亿。

还有从广东省财政厅去年发布的《2017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资金分配表》看,拟对入选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分别安排4亿元和1.7亿元的建设资金;拟对入选一流学科的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各安排1000万元的建设资金。

不少高校关于“一流”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中,虽然都实行的“三步走”战略方针,但是因为自身实力差异和定位方向不同,建设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例如北京大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全球顶尖学府;而四川大学则是以打造多维度的一流学科群为目的;郑州大学中短期目标则是建成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

浙江大学也是别出心裁,提出了探索“双一流”绩效考核新模式,将中层班子考核及干部个人业绩考核与“双一流”绩效考核相结合,开展全过程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强化绩效评估结果的使用。从管理层面入手深入开展建设。

不管各个高校的具体实施细节和时间节点如何,比起一劳永逸的坐吃211和985工程老本的传统院校,新时期的“双一流”高校评选和淘汰机制鞭策着各个入选大学积极努力探寻新思路,服务学生和社会,把自己建设的更优秀,真正配得上“一流”这个称号。

四、“双一流”与传统985和211之间的取舍

自从“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之后,很多学生和家长,甚至一些社会机构和企业都存在这个疑问:双一流是否可以在将来替代传统211和985高校,在高考之后的志愿填报选择中,到底该如何取舍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发表以下几点浅见:

1.不必纠结于双一流和传统211之间的取舍

首先,双一流高校基本包含了所有的985高校和95%的211院校,很多时候选前者还是后者没有冲突。

其次,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除了第二军医,北京音乐学院等一些军事类、艺术类的院校,大多数新晋的“双一流”高校2018年的高考录取分数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与传统强校之间的差距拉开不大,基本保持稳定。

例如郑州大学2017年普通一批录取分数理科是561,位次2.2万左右,2018年虽然录取分数上升到586分,但是全省位次依然保持在2.2-2.3万左右,并没有像评选过后很多人预测的那样分数和位次大幅度上升;

河南大学2017年理科录取分数531分,位次4.1万,2018年理科录取分数569分,位次3.9万,也没有大幅度上升。

同样的例子,宁波大学2017年理科位次2.9万左右,2018年2.8万,虽然略有提高,但是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相邻几年的录取位次有1000-2000的波动属于正常范围。

换句话说,虽然双一流名单正式公布,但是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内心深处,还存在211和985院校的惯性思维。我们报志愿的时候参考学校整体水平和往年录取分数及位次即可,不必太纠结与两者如何选择。

2.双一流的建设是个流动性很强的过程,选择更灵活

上文中提到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结果,而是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认证,每5年一个周期,不符合建设要求的高校是会被剔除出去的,这对高校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如果想获得社会认可、资金支持和更好的高考生源,她们就要努力保持在全国高校的领先位置。

对考生和家长来说,这个名单当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双一流”更强调的是学科建设和学科群布局,这从北大建设6大核心学科群和川大10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就可以看出。家长和考生应该更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高校的一流学科的匹配度,而不是单纯地去考量这个学校是不是具备“双一流”的名号。

很多高中生家长都是从孩子进入高中,甚至是高三以后才开始了解高校和专业,“一流建设”的评选五年一个周期,很可能在自己孩子的高中期间,某个高校入选,等孩子进入该高校学习之后,因为建设不力和其他原因“一流”的名号被撤销。

这就提醒了家长们,了解大学、专业和学科也一定要是动态,持续的关注,需要在初中阶段甚至更低的学段就要准备这些知识和信息了,并且要有意识得培养孩子的学科特长和专业兴趣。

3.“双一流”更适合专业意向明确的孩子

上文刚提到,双一流的建设重点是在学科和学科群上,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的孩子的成绩能录到一个211院校和一个“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相关专业,我该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可能只有孩子自己能回答了,如果你对专业和学科诉求不是特别敏感,任何专业都能适应,也没有特别排斥的专业,那么依然可以选择传统985和211类院校;而专业意向特别强的学生,建议可以牺牲掉一些分数来保证能被目标和心仪的院校强势专业录取。

4.社会上招聘,短时间内还是认可传统高校

前阵时间无意看到河南大学的招聘信息,上面已经明确说明了“双一流”类高校的毕业生会优先考虑,而智联、天基等一些毕业生常用的招聘软件,还是有不少知名企业标注“211和985院校”毕业生优先考虑。

这两个招聘信息的异同多少体现出学术内和学术外的信息不对等,学科建设和专业排名是比较专业的信息,一般只有大学学术圈或者社会上一些专业院校评比机构例如武书连、校友会这类才会深入了解,大多数社会企业对这些信息要么基本不知,要么一知半解,因此短时间内社会招聘还是主要认可传统211,985院校。

另一方面,双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过程性的工程,在这期间很难说一些大学毕业生会成为“试验品”,将来的学业规划中,将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能力、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能力将会是新时期大学生的三项基本能力。

小结

现在说双一流替代211和985院校尚为时尚早,但是一流院校和学科名单上面,已经有一些传统211院校不见踪影,反而平时知名度不高但是学科水平出色的院校榜上有名,未来的高校建设会更加注重学科实质而不是凭借光环吃老本。

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区域不公平现象也很难一时间解决,不管是传统211还是双一流,一线城市、华东、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且未来也会跟中西部拉开更大的差距,中西部院校和基础教育要想突围,必须摸索出自己一套的特色教育模式。

东部的优势是金融、互联网,中西部则可以大力发展职业和技能教育,利用地域、人口和资源优势深挖制造产业,而制造业才是我们国家的命脉和未来的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牛小飞

牛小飞

【签约作者】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荒废了我……

526 粉丝 / 23 关注

【二本文科】2018年河南高考院校投档线(排序版) 【二本理科】2018年河南高考院校投档线(排序版)

严禁发布 广告 回复

高级模式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