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小升初去年考察了官渡之战,今年很有可能考察这个!

小升初 分类: 升学政策 版权:
1081 3 0 2
2018-02-26 09:43
0
编辑推荐

导读

2017年小升初阶段性评价,呈现本土化趋势,考察郑州本地知识的部分很多,例如杜甫故里、官渡之战,2018年就很有可能考察以下知识!

发展历程



黄帝故里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为汉籍史书中记载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国之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新郑黄帝拜祖祭典”的遗产地。

汉代时,为纪念黄帝功德,人们在轩辕丘上建造了轩辕庙,此后历代都有修复。
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修葺,于庙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术于庙前立“轩辕故里”碑。后又经2002年和2007年两次大的扩建,形成现在的黄帝故里景区。

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2008年6月7日,“新郑黄帝拜祖祭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古为有熊国,是古有熊氏的族居地,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出生于新郑北关的轩辕丘,长于姬水河畔,黄帝元年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带领先民肇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帝故里多次进行扩建,景区面积已达7万平方米,整体布局突出“中华之根”主题,从北到南依次为轩辕丘拜祖区、庙区、中华姓氏广场区,构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块,气势恢宏,灿然有肃。

黄帝生平

中华世祖皇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为五帝之首。



早年经历

早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有熊氏部落曾在新郑一带定居。其部落首领“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黄帝是少典的次子,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称轩辕氏。黄帝幼时聪明异常,既长见识渊博,才干出众,遂继承父亲少典被拥立为有熊部落首领,故又称有熊氏。

统一华夏

五千多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氏族林立,大小部落成千上万。当初炎帝部落势力强大,最有威望。各部族听从他的号令,相安而居。

炎帝神农氏管治后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战乱不止。黄帝便乘时而起,打败不同的部族,其余部族的首领亦纷纷归附,于是形成炎帝、黄帝、蚩尤人鼎足而立的局面。黄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蚩尤是九黎君主,居东方。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走,向黄帝求救。

黄帝在三年中与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获胜。最后黄帝集结在涿鹿上与蚩尤决战,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终于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建都在涿鹿。

战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显现大蚓大蝼,色尚黄,于是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

后来,他为了氏族的安全,又率领部族复归故里,“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为安抚百姓,他曾巡行四方,东至于海,南抵长江,西及崆峒(今甘肃陇右),北至河北燕山,初步奠定了中国的规模。

治国有方

黄帝定都有熊,致力于各部落的繁荣与发展。他选贤任能,设官司职,治理天下。“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仰天地置列侯众官,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置左右太监,监于万国(诸部落),建立起完备的部落联盟管理体制。

黄帝总结神农氏炎帝时代的农业生产经验,祭祀天地百神,划野分州,计田设井,教民因时播种五谷蔬菜,驯养畜禽。黄帝和他的臣下,有很多发明创造。

传说他命大挠制定天干地支,用来计算年月日,从此中国有了年月日的计算,后人称之为“黄帝历”。

命容成制作盖天(浑天仪之类),观察天象;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宿;

命隶首作算数,制定度量衡之制,用来计量物之轻重、长短、多寡;命仓颉总结前人经验,制作象形文字;

命宁封为陶正,制作釜、甑、碗、碟,进一步完备人们的饮食器物;命赤将为木正,共鼓、化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邑夷作大辂,挥作弓,夷牟作矢,雍父作杵、臼;

命伶伦定律吕,将竹管截成十二个长短不同的竹段,按照声音的高下清浊分为十二个音阶,制成各种乐器;命荣猨铸十二钟,以和五音;

命元妃嫘祖教民养蚕制丝,供作衣料;伯余制作衣裳和鞋子。

黄帝作冕垂旒充纩,定玄衣黄裳,于是衮冕衣服之制兴。建筑宫室,以避寒暑。与岐伯、雷公探讨医药之学。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防治疾病。

黄帝时代,发明创造繁多,成就辉煌宏大,遂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因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又名覆釜山,今河南灵宝阌乡镇南),葬于上郡桥山(今陕西黄陵西北)。相传有子25人,得姓者14人,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逐渐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因此,后人共尊黄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景区介绍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

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

祠前广场、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乾坤浮雕圆盘”立于中道,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门、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

祠后建有黄帝宝鼎坛,树九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万年历史故事;两侧立有56个民族图腾玉柱;鼎坛四周建有楹联回廊,挂有当代名人歌颂黄帝功德的楹联。在鼎坛的北面是轩辕丘旧址,高大的丘内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采用虚幻手法,展示黄帝风采。轩辕丘一侧,建有黄帝文化艺术苑,荟萃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

拜祖大典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华夏炎黄子孙于黄帝故里轩辕之丘(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唐代后升格为官方祭典。大典现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主力,新郑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

黄帝拜祖大典为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仪程共九项,分别为: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拜祖大典将继续坚持“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谐和睦”主题,体现互动性,对黄帝故里文化以外的少林文化、中国功夫、嵩山文化等由黄帝文化派生衍生文化进行互动彰显。

新郑是黄帝故里,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建都地,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新郑就有三月三风后顶拜轩辕的习俗,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考察相关学科

在小升初阶段性评价中,可能会考察到这些内容:

语文素养

基础知识,如字词、改写句子等,要求孩子的基础知识扎实准确;
阅读理解,阅读一段文字,根据文字内容回答相关问题,要求能够正确理解文字含义。

数学素养

几何问题,根据黄帝故里景区整体分布,考察相关的几何知识。
综合运用题,结合黄帝故里的历程,考察运算、数论等知识。

英语素养

对话排序、单词填空、阅读理解及写作部分,结合黄帝故里的相关知识来出题。

综合素养

生活常识,去景区参见,应该注意的一些生活常识、景区保护知识等。
历史地理知识,考察新郑市及郑州市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行四海

龙行四海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1 粉丝 / 0 关注

升学重点!2018小升初学校录取的重要时间节点,不要错过! 2018年郑州市区民办和公办初中招生计划发布!

严禁发布 广告 回复

高级模式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