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考试答题的九个误区,现在就要养成好习惯!

高考 分类: 高考报考 版权:
753 0 0 2
2019-01-04 09:00
0
编辑推荐

高三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错,但一到考试往往却得不到高分,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知识没有学会,而是考试答题陷入了一些误区。


高三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就需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在高考时才不容易出错。

误区一:错别字多

在高考试卷中,令改卷老师最感头疼的就是因错别字被打0分的情况。比如,语文卷的有一道6分默写题,有些同学其实是把文字全部默写出来了,但却被打0分。为什么?因为六个句子中,每一个句子都出现至少一个错别字,而按规定,错一个字,整个句子的分数就全没了。

其实不止是语文,其他科目也是对一样错别字不留情的。比如地理科,一旦采分点出现错别字,也是一律不给分的。如,准噶尔的“噶”写成“葛”;地表疏松的“疏”写成“蔬”等都得不了分。

而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也是很丢分的,规定两个字扣一分,最多可扣3分。不过,据改卷老师说,错字特别多的卷子会影响老师的心理分,可能本来该得50多分的作文,因为老师印象不好,最后只打40多分,一丢可能就是5分甚至更多,那才是最令人遗憾的。


误区二:答题马虎

高考答卷马虎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字迹潦草,让改卷老师如看天书。这种卷子,改卷老师因为看不懂,常常就不给分,或者给很少的分数。

二是卷面脏乱、改动不统一。有的地方画横线,有的地方画个圈,有的地方又涂成黑块,让老师视觉无比疲劳。还有的考生是写一段画一段,改卷老师得到处找答案。这种卷子,得不了高分是肯定的,万一老师找不到关键点,没给分也是常有的事。

三是一些理科运算题,只写答案,没有写步骤或不完整,这种情况一般只能得答案分。有的考生虽有写步骤,但步骤不明确,也会被扣分。

误区三:心态不稳

理综卷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特别是物理的最后一道题通常较难,不少考生心情大受影响,变得手忙脚乱,连其他平常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题目此时也没了思路,做不出来了。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更是被困在这道物理题中出不来,结果后面的题目都没有时间做。

有时候,放下难题,把简单的题目先完成,再回头来做难题,难题也就不再难了,两头都兼顾。但如果一味困在难题中,就可能难题没做出来,连简单题也没了思路,那才是难也丢分易也丢分,太不划算了。

误区四:审题不清楚

据改卷老师透露,高考普遍存在几种审题不清造成丢分的失误。

一是审题马虎。不是不会做,是审题不认真,问牛答马,或上面都做对了,搬到下面却错了。这种情况在高考中是非常忌讳的,得分非常低。还有很多考生审题非常不认真,没有据题目给的方向答题。如语文名著中有个题:“流浪汉为什么攻打圣母院?结局如何?”问了两个大点,但很多考生要么只答为什么,要么只回答结局如何。

二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训练不够造成的审题不清。比如同一个内容的题目,问法不同,结果许多考生一看到相同的内容,就急急忙忙下笔,把平常做的原文抄下,却没看到,人家问的是另一个方向的问题。

老师认为,其实,粗心大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能力不够,训练不够,如果平常训练时多出一些类似的题目,强化训练,多角度训练,就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误区五:试卷做记号

有些考生,平时做试卷时没有养成规范,喜欢乱涂乱画,乱做记号,这种习惯也被带到了高考答题中。据反映,每次高考都会发现不少同学在试卷中做记号的现象。比如,有的考生在一些小标题前画上星号或圈圈等,也许只是想让改卷老师看得更清楚一些,也许只是想弄得漂亮一点。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出现这种情况,轻则被扣分重则被打0分,甚至被取消成绩。

误区六:出现真实信息

虽然诚实是一种美德,但是,在高考中,“实话实说”有时是会吃亏的。在往年高考试卷中,改卷老师们发现不少考生的试卷不经意间透露出了一些真实姓名或信息。如:我的同桌叫×××;我家住在清源山下;学校高考前组织我们到崇武烧烤等等。

据说,高考试卷中出现这类文字,一不小心就会被当成无效卷的。而就算没有被打0分,也还是会吃亏的。


误区七:运算能力差

明明思路步骤都对,偏偏答案第一步就错了,结果整道题一分也没得到。在往年高考试卷中,这样的情况还不少,特别是数学卷,情况比较突出。往年高考阅卷,只要步骤、思路正确,就算是运算错误,一般也能得一半分。

不过,如今的高考阅卷已经不允许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了。也就是说,在运算题中,如果一步的答案算错了,下面就算步骤、思路完全正确也不能得分。比如一道数学题,如果你第一步的运算出了错,那么,就算思路完全正确,甚至很有创意,这道题也照样被打零分。除非下面的问题与这个结论无关。

误区八:时间没控制好

往年高考,有不少的考生,作文的前面部分写得十分出彩,给老师印象极佳,但卷面一往下拉,却发现只写了两三百字,就没有了。还有一些其他科的卷子,前面部分都做得相当好,但最后一两题却连动都没有动到,据分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时间不够。平常都会做的题,到了考试,总是没做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平常做事没效率,没有强化限时做题的训练。

有的考生,平常练习做题时就很慢,但因平常没有时间限制,所以都能很好地完成,也没发现隐藏的问题。但一旦到了考试,问题就出来了———紧赶慢赶,最后还是来不及做完,最可惜的是,明明是些懂得做能拿分的题,却因没时间做了失了分,等于平常读的都白读了。

误区九:主题不明确

不少考生答题思路不明确,结构混乱,罗罗嗦嗦写了一大堆,结果把主题都掩埋掉了。要知道,评卷是一项任务重又辛苦的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还要保证评卷速度。评卷老师往往只能抓关键词,有则得分,无则失分。所以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更不要口罗里口罗嗦,把主题掩埋了。否则,改卷老师一旦找不到关键词,这一题的分数可能就无端丢了。

当然,在主题先明确的情况下,考生倒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答,尽可能地全面,因为若只从一个角度或只回答一个方面,再完整也只有一个得分点。

总结

在平时的做题及测试中,高三学生就要注意这些细节,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如果因为一些细节问题丢分就太可惜了,所以家长和学生一定重视,每次考试之后总结一下,看自己有没有出现这些误区,并及时进行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宋远航

宋远航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5 粉丝 / 0 关注

教育资源丰富、机遇更多,盘点国内高校聚集的十个城市! 【高考每日一问】栏目上线啦,欢迎你的参与!

严禁发布 广告 回复

高级模式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